开学前,家长最好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先打好“预防针”。
再过两天就是全市中小学生开学的“大日子”。结束假期,一时间投入到紧张而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中,不少学生都会在开学初期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。而正是这种“不适应”,往往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极端行为。
新学期的开始往往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“高峰期”。上周,市教育局在开学前召开市直属学校校长座谈会,强调各学校在新学期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。另外,教育局也于日前下发了最新文件,强调新学期开始后就要陆续开展新生心理普查,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。
在这新学期开学之际,记者采访了优才教育培训机构资深学生辅导老师王晓霞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迟毓凯副教授等专家,在开学前先为孩子的心理健康“扫雷”,也为新学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先打好“预防针”,让孩子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期!
●雷区一:
优秀生新学期成绩“下滑” 自信心受挫
“我初中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,但是没想到,高一刚开学的那次测验,我居然是全班的倒数。就连我最强的语文,都只能勉强在班上占一个中等的位置。”小宝(化名)是一个优秀的孩子,去年中考以优异的成绩从一个镇区考到了东莞中学。然而,就在开学初期,一向优秀的小宝发现,自己在这个强手如云的学:桶嗉,根本什么都不是。原来活泼开朗的她开始沉默寡言,甚至出现了想要自暴自弃的念头。
▲预防针:家长为孩子订立的目标要适当
“当下的青少年第一位倾诉对象是同性同伴,第二位是异性同伴,再来才到父母、老师、亲友,因此同伴的力量不容忽视。”迟毓凯教授表示,学生因为成绩受挫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,在优秀学生中出现的概率比在普通的学生中出现的概率要高。“一些重点学校尤其可以注意,在开学初期让班主任在班里面成立一些心理小组,让学生在同伴中观察是否有学生在开学初期有不适应情况,以增强交流。”
王晓霞则认为,不少优秀的孩子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很高,也明白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很高,所以往往可能会在新环境中更接受不了挫折。“好多时候家长见到孩子成绩退步,都会很紧张,很容易令孩子更加焦虑。”王晓霞表示,小孩很多时候是不懂得抒发自己情绪的,所以此时家长可以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,多鼓励,让孩子慢慢适应。
“每年开学的时候,我接触到的这类学生都比较多。”王晓霞建议,家长可以先陪孩子订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,比较容易成功的。这样给小孩有成功感,激发孩子的兴趣,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。其次是多些鼓励,出现这种情况,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们的过分紧张和责骂,家长要配合,在孩子优点方面发展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